2k小说网 > 军事 > 山沟中的军阀
加入书架 打开书架 返回目录

第一九五章 谁更疯狂(十三)

【书名: 山沟中的军阀 第一九五章 谁更疯狂(十三) 作者:最后的幸存者】

热门推荐: 都市极品医神都市超级医圣狼与兄弟茅山捉鬼人神魂至尊战神狂飙修罗天帝超级女婿仙帝归来逍遥兵王

锦州位于辽宁省西南部,素有沟通关内外“咽喉要道”之称,扼“辽西走廊”东端,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有“四省通锦”之说。东接“辽中南”工业区,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区,北有辽宁西部和内蒙东部及黑龙江、吉林的广阔腹地,是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

决定明清局势的松锦之战就发生在锦州。在后世更是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命运决战地。

一般来说,这样一个地方日军肯定会重兵布防。但是日军关东军现在正调遣部队前往奉天,锦州的守军由此也被抽掉了很多,到了西联空降兵和近卫团发动攻击前锦州的守军只有包括日军和伪满洲国军在内的不到八千人,勉强编为一个旅团。

看准了锦州空虚的时机,西联的一个空降师马上出击了。

出击后的空降师有惊无险地飞到了锦州外围,然后或从飞机上跳下,或搭乘滑翔机而下。

到达地面的空降师士兵很快集结起来,按照战前部署,开始了行动。而此时锦州的守军还在那里睡大觉呢!

锦州守军认为即使奉天和关内都打得热火朝天,但是战火是不会这么快烧到锦州这里来的。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想法,导致了他们的迅速败亡,可以说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行动起来的空降师,快速接近锦州城墙。快速架起攻城用武器,比如说中远程用的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一百零五毫米火箭弹。

前面已经说过了西联的一百零五毫米火箭炮实际上就是后世中国生产的一百零七毫米火箭炮的缩小版。

在后世,中国生产的一百零七毫米火箭炮可以靠电池、导线等东西实现发射,西联生产的一百零五毫米火箭炮也可以。于是锦州城外有了大量的土堆,每个土堆上面都有一发一百零五毫米火箭弹。

完成战斗准备的空降师在第一时间就对锦州城墙发动了攻击。

首先动手的是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这种炮重量轻,便于携带,必要时可以直接空投下去。而不用像大口径的火炮那样担心投下去被摔坏。

该炮发射的炮弹威力大,足以和其他国家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相媲美。

该炮的命中精度高,比一百零五毫米火箭弹的准头高多了,能够帮助己方对敌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以上优势决定了它是空降师手中对敌方防御能力较高目标,实施首轮精确打击的不二(武)器选。

伴随着爆炸声,锦州城门被攻破了,早在城门外不远处满腹的空降师官兵立刻冲了进去。

爆炸声也将锦州守军惊动了,他们立刻反应过来,向爆炸声传出的地方跑去。可在半路上他们得到了空降师的“热情款待”。用子弹和手榴弹让他们知道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呃,不对,大大的不对,应该是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命。

当然了即使留下买路命,空降师的官兵们也是不会让他们过去的。他们可是想将锦州守军的命全都收割了。这样做既有战功,又有战斗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事情的发展也正像这样,锦州的守军眼看着冲不过去,只好退守。可他们一退守空降师就压了上来,让他们根本没时间修筑什么防御工事,只好退到写桌椅什么的当当挡箭牌。

经过一天激战锦州被空降师拿下了。

空降师奇袭锦州成功证明了空降兵的超机动能力使骑兵的迅捷剽悍、摩托化部队的纵横驰骋黯然失色。使高地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障碍物的运用、预备队的使用、支援火力的协同、侧翼掩护以及佯动和奇袭的运用等长期以来沿用的作战原则都被置于一种完全不同的地位。宽阔的江河、高插入云的山脉、难以穿越的雨林再也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头顶上方总有一个暴露的天空。

自古以来,人类在战争中就一直在寻求一种超越对方的机动优势。在历史上,人们总是把每一项新的技术进步首先应用到战争中。

说道空降兵的起源就不得不说到两个人,法国白朗沙尔和法国加勒林。

一七八五年,法国的白朗沙尔受一六二八年意大利的一位名叫拉文的囚犯用雨伞跳下高墙冒险越狱的启迪,把狗和重物运上半空,然后乘降落伞下降获得成功。

一七九七年,法国的加勒林乘气球升上高空,使用自己的降落伞下跳成功。——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伞降。

本来是作为紧急救生用的伞最终导致了一个神奇兵种的诞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制空权的倡导者朱利奥·杜黑的诞生国,降落伞的出现首先迎合了意大利空军的心意。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在世界上率先发展大规模跳伞技术。但是,苏联对跳伞技术所做的巨大努力使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各国都相形见绌。

在苏联伞兵创始人奥尼德·米诺夫的努力下,一九三零年八月二日,首次空降了一个伞兵分队。这一天在后来就成了苏联空降兵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空降兵分队。三年后,前苏联在莫斯科举行航空表演,一万名观众鸦雀无声地观看了从两架大型轰炸机上跳出的四十六名伞兵——这是当时的世界纪录。苏联人还用一具大型降落伞投向一辆小型作战坦克,虽然这辆坦克在着陆后就无法启动,不得不拖出演习场,但却给现场观看的外国观察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此启发,欧美各国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空降兵部队。

而降落伞,也由简陋的拴着绳子的布片发展到了今天的高空伞、低空伞、翼伞、投物伞、动力飞行伞等庞大的家族,全副武装的士兵和数十吨重的坦克、火炮,均可以利用它们安全着陆。

西联的空降部队几乎和空军的飞行部队一起诞生。

西联空军的前身西南空军起初并没有空降兵建设计划,空降兵的诞生完全是意外。

在多次的空军对抗演练中,西南空军都发现只要是飞行员都有被击落的时候。平时还可以让他们驾驶着“已经被击落的座机”飞回机场,但战时呢?对手可不会好心地放过已经受伤的飞机,绝对会穷追猛打。除非己方援军到来,或者自身的油料、弹药缺少等少数情况才会放弃追击。

考虑到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极大,西南空军不得不对飞行员进行逃生训练。西南空军的将领们认为逃生训练足以让被击落的飞行员们有能力回到己方区域。

不得不说西南空军将领的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是经过多次的演练。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越来越低。西南空军将领也意思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本来打算让鬼影承担这一任务的,但一想到鬼影的职责,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

开玩笑鬼影可是要李斌的直接手令才能调动的,光是申请手令花费的时间都够长。再说了,让鬼影去营救被击落的己方飞行员,那不是大材小用吗?

因此他们决定成立一支专门负责援救己方被击落飞行员的特殊部队。这支部队就是空降兵的前身。

这支部队参考了鬼影的部分训练方法,在当时被视为第二鬼影。后来考虑到鬼影执行的任务实在太过隐秘,这支部队有了新的称呼——特殊搜救部队。

特殊搜救部队起初的确只是单纯执行援救己方被击落飞行员任务。可在一次演习中特殊搜救部队的一次意外导致了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大规模”部队。

那是在一次演习中,特殊搜救部队还是老样子负责搜救己方被击落飞行员。可没想到却碰上了敌方的偷袭部队。在无法与后方取得及时联系的情况下(无线电设备在搜救过程中损坏),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放弃搜救任务,转而执行阻击任务,同时派人回去报信。

尽管这支搜救部队全军覆没,但他们传递的信息让他们所在的一方获得了最终胜利。

这件事让空军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是战时有一批携带有重武器且人数众多的部队在敌方后方阻击敌人或者攻占敌方重要地域,那不等于是卡住了敌方的脖子。因此他们向上级建议成立这样一支部队。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收到了李斌的直接命令——成为这支部队的第一任指挥官。对这支部队的训练全权负责。这支部队能不能再扩大规模就看他们在演习中的表现了。

最开始这支扩大后的特殊搜救队只有一千人,可随着他们在演习中证明了自己,他们最终逐步扩编到五千人的规模,并正式在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五日获得了新的名称——西联空降兵部队。

由多种兵种组成的空降部队具有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的能力,他们以伞降或机降的方式投入地面作战,是一支能突然出现于敌人后方,配合正面部队作战的突击力量。

如今,西联军空降兵已逐步发展成为由引导、技侦、步兵、通信兵、工兵、防化兵等兵种,几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的现代化兵种部队。

在西联空降兵建立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由于受投送工具(主要指大、中型运输机)运载能力、投送手段和武器装备/性/能的限制,西联空降兵始终是一支轻型武装力量。西联空降兵在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主要装备轻型武器装备(步兵枪械,一百零五毫米火箭炮.大口径迫击炮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西联空降兵战斗力的发挥。随着西联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军队装备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随着fys—7型运输机和新型空降货运系统的的陆续服役,西联空降兵开始从过去单一的轻型化武装力量向重装机械化空降兵逐步发展。尤其是zbz——36式步兵战车的出现代表着这个曙光。只不过这个曙光是否真的能够越来越亮还要靠实战来检验。

尽管李斌很希望让类似于后世的中国zbd2000空降战车成为西联空降兵部队的主力重装备。但是目前西联并没有生产出与后世的红箭—73c反坦克导弹类似的武器。李斌可不希望己方的空降兵们只能靠着反坦克火箭筒、火箭弹、无后坐力炮来解决难以摧毁的敌方目标,比如说防御坚固的工事、据点,重型坦克什么的。

空降兵的训练是残酷的。

正式跳伞之前枯燥而艰苦的训练要按计划继续进行。每天的训练量大得惊人,早上,雷打不动的五公里,外加三百米蛙跳,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负重下蹲,单杠一到五练习,双杠一到五练习……兴之所至,班长还会让手下们绕着营房来几个四百米冲刺。晚上又是不少于早上的体能训练。

然而,最紧张的训练还是每天不少于八小时的专业训练课目——伞训。每名伞兵必须要练习如何背着沉重的降落伞在颠簸的飞机上站立,这就是离机姿势;每名伞兵要练习原地弹跳、一步弹跳,最终在模拟的飞机平台上练三步离机;每名伞兵还要在两米多高的平台上千百次地跳下,以锻炼腿劲,使它能承受伞降着陆时的巨大冲击力;还有吊环,练习的是高空保持着陆姿态落地……

满操场整齐排列的上千具伞:银白色的,草绿色的,花色的,还有红色的……战友们结成互相配合的主手副手,在垫布上跑来跑去,仔细地整理伞绳,折叠着伞衣,被抖起的伞衣此起彼伏,形成了一个个伞浪……

每名伞兵面前展开的是西联自行研制的新型伞。这种伞操纵灵活、着陆冲击力小,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伞衣的锦丝质地和它近八十平方米的面积足以让三个伞兵抱在一起安全降落。三十股伞绳,每一根细细的锦丝绳都能承受超过每名伞兵中体重最重人的重量,而这种伞的开伞率则根本不用怀疑。

令新兵们深为遗憾的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伞也要叠,而叠起来是如此的难!光看看叠伞工具就足以令人头疼了:固定锥五个,包装钩一个,包装针两个,包装绳一根,沙袋四个,包装板一个……

而叠伞程序之严格更是远远超出了对内务标准的要求。仅叠伞前的检查就有十二项,从伞的履历表到稳定伞、伞衣、伞包、伞绳、连接绳……

当了空降兵,就不要想放松!检查伞具,折叠伞衣,整理伞绳、操纵带,把折叠好的伞衣穿进细长的伞衣套,把十米长的三十股伞绳穿进束绳套,折叠稳定伞,完成包装……一切工作都是在跑动中进行的。空降兵的规定是,在叠伞过程中,一切行走都必须是跑动的。班长、排长、伞训长、营伞训主任、营长都在盯着你,吆喝着催促着你。“注意伞绳是否扭劲”,“四块锦丝搭扣粘满粘牢”,“锁针到位不到底”,“拉绳要掖顺”……操场上,到处都是班长们来回检查的身影和他们老练的提醒、严厉的呵斥。

伞训课间,教官会让伞兵们坐在一起,然后高踞在平台上,拍着自己粗壮的双腿,给伞兵们吹嘘他在作战部队时的情形。“那时候,每名伞兵衣服没有一刻是干的。每天早晨是两个全副武装的十公里越野,一口气做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引体向上、一百个卷腹。上午的单兵战术、连战术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下午两点才收操。你们将来就有体会了。伞兵训练为什么这么残酷?因为每名伞兵担负的都是最凶险的任务,去的都是最危险的战场。经过多次的演练即使是最成功的空降作战,伤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七十,所以,每名伞兵不仅要练出最棒的体能和最好的战术,更重要的是要练出坚韧的耐力和超人的生存智慧。为什么每名伞兵常常在烈日的暴晒下、在凛冽的寒风中练到下午两点?因为长时的劳累和过度的暴晒、冷冻会导致人的注意力下降,意志能力减弱。为什么每名伞兵要在坚硬的跑道上爬出一条条深沟?因为打仗时,就是铁钉地每名伞兵也要一声不吭地爬过去!这才是特种训练!你们现在这点训练强度和难度,还不够人家作战部队当早餐呢!”

伞兵与降落伞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空中跳伞时发生的各种危及跳伞员生命的意外情况,比如说,主伞不开,空中和别人的伞插在一起,落地时挂在树上……等等。

“主伞不开怎么办?”当伞兵一个个从离机台上跳出来时,指导员会突然出一个特情。

“打开备份伞!”伞兵们立刻用抱着腹部的右手做一个使劲的压拉动作,然后把腹部一挺。

随着跳伞的一日日临近,师、团、营、连各级的特情考核越来越多。伞兵们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也全部给了这些离奇古怪、背得人心惊肉跳的特情。嘴上说跳伞很简单的伞训长,看见伞兵们都闲着时,就会让伞兵们带小凳到篮球场,考上一次。每次考核成绩不好时,他都会大怒,集合全连训上半天话。

于是,课间、饭后的休息时间,伞兵们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的情形随处可见。

伞兵训练少有不慎就准备成为肉饼或者残废吧。

如果离机后身体翻滚,开手开脚,就可能导致伞绳挂住身体的某一部分。哪怕是一根伞绳缠住了一条腿,开伞冲击力都会把伞兵的那条腿拉成粉碎性骨折——想想看,当伞兵以每秒五十米的速度下降时,要把伞兵猛地拉住会有多大力量?

如果伞兵在别人正上方二十米的距离内通过,就会出现双伞交替失效,俩人交替下坠的恐怖情况……

如果伞兵着陆时挂在了楼上,那么伞兵再次下落时,就等于赤手空拳跳楼……

如果伞兵在空中遇到上升气流,不降反升;如果地面风速高,一落地就发生拖拉现象;如果……

尽管伞兵的训练及其艰苦,但只要通过就证明了参训人是一个勇士。

上一章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
相邻的书:我在西厂当差的日子时尚大撕我老婆居然是最终boss至强军阀系统现代军阀北洋新军阀秦时之我要做军阀综穿书的人生硝烟美人[娱乐圈][美娱]璀璨人生